清朝光緒12年(1886年),閩浙總督楊昌濬及台灣巡撫劉銘傳親自來澎湖勘查地形之後,決定建造媽宮城作為防守的用途,接著由澎湖總兵吳宏洛負責監督製造,在次年光緒13年(1887年)12月動工,歷時1年10個月終於在清光緒15年(1889)年10月建設完成,這是清朝在台灣最後興建的一座城牆,而這做媽宮城的建設,也使得澎湖的軍事、經濟和行政中心合而為一。
媽宮城又稱為「澎湖城」、「光緒城」,是臺灣最晚的官建城池。
清法戰役時澎湖輕易的被法軍攻陷,和議後臺灣巡撫劉銘傳與閩浙總督楊昌濬會籌防務,認為澎湖有建軍事防禦功能城池之必要,遂由當時澎湖總兵吳宏洛監造,於光緒15年(1889)竣工。
媽宮古城的規模,周圍有789.2丈2尺5寸,牆垛570個,牆身連接垛高1丈8尺,牆根地基3尺5寸,厚2丈4尺,媽宮古城共有六個城門,
東門名叫朝陽門,小西門稱為順承門,南門稱為即敘門,北門名叫拱晨門,小南門稱為迎薰門,西門沒有設城樓。
現在順承門就是小西門,和一般城牆中雉堞會預留方孔作為觀測和射口的方式不同,順承門用澎湖當地所生產的火成岩砌牆身,上面接上老古石砌成的城垛,上下兩層中間砌一皮尺磚作為裝飾,再以牡蠣殼灰抹在表面作為保護的作用,目前澎湖媽宮城遺跡僅剩下順承門、大西兩座城門以及部分西段的城牆,而且這座順承門是目前媽宮古城殘蹟中唯一保存的門樓建築,也是二級古蹟。
【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