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門嶼位於澎湖縣西嶼(漁翁島)北側,面積為0.5121平方公里,漲潮後即成獨立單一島嶼,因臨近吼門急流,素有「吼門之珠」雅稱。之後興建小門橋(跨海小橋)與西嶼連結,規劃有停車場、環島步道等相關設施,成為澎湖縣著名的風景區。小門嶼名字由來是因為在小門村東邊有一小徑剛好於兩旁的玄武岩峭壁之間,古時候小門村居民出入都得經過這條小徑,而小徑遠看像個門,因此便將此地命名為小門。
小門位於西嶼鄉北端高地,為一獨立小島。小門嶼是典型的方山地貌,特殊地質景觀正是澎湖地形的縮影,這一座大自然的地理教室,不僅融合景觀遊憩,更是戶外教學的最佳場所。
始於民國90年興建小門地質館,弧形造型融合菊島特有石材建築,於2020年7月進行第三次整修工程,2021年1月底重新開幕並重新更名為小門地質探索館,以史前風貌帶入地質打造聲光影音及俱的場館。共分為6大區:入口意象服務區、深海岩石區、蛋型投影區、恐龍及植物模型造景區、玄武岩介紹牆、出口展示區。
位於館舍周圍擁有豐富的戶外地質景觀,如位於小門嶼的鯨魚洞,是一個外觀形似鯨魚的玄武岩洞,傳說是有巨鯨受困此處,撞擊而成。附近有許多造型奇特的玄武岩石柱以及石老石古石築成的菜宅景觀,都值得前往遊玩觀賞。
照片來源: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建議停留時間】 1.5小時